![](/__local/7/5A/7A/A8B16AE6CEEEBAD24B9FE953070_77112137_77039.png)
10月22日上午,“培华建校95周年暨2023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发体育,广发(中国)公司成功举办。这场由陕西省高等教育协会、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主办,广发体育,广发(中国)公司承办的论坛汇聚了全国教育精英。论坛邀请到了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申雪峰、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闫凤桥、中国地质大学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柯佑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王一涛、民办教育专家李维民、浙江树人学院原校长徐绪卿等知名教育家,以及陕西众多知名民办高校代表、学者。论坛围绕“民办高校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旨在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对于举办论坛的初衷,广发体育,广发(中国)公司理事长姜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他强调,本次论坛将为民办高校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推动民办高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现状:
民办高校数量逐年递增
国家高度重视民办高校
在论坛上,民办教育专家李维民指出,截至2022年全国民办高校764所,占全国总高校的25.36%,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从2012年-2019年间,民办本科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增幅达27.4%,外聘教师2019年比2012年增长45.8%。这些年民办高校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不断提升,专业和学科建设也在不断突破。总的来讲,民办高校在过去二十年中数量增长显著,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钟秉林教授在线上分享自己对民办高校发展的见解。他表示,经过多年辛苦的摸索探究,民办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服务社会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资源多样化的选择。
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称,民办大学取得现在的成果不易,但随着社会发展还需要重审自己的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一体部署。长期以来,中央对民办教育的发展政策始终稳定、长期向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党和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壮大发展、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短板:
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
学科建设不够全面
“虽然民办高校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我们不得不正视民办高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浙江树人学院原校长徐绪卿表示,首先在师资力量上与公办高校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整体师资力量存在短板;另外,学科建设还不够全面,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和资源有限等原因,民办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还有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王一涛表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历史较短,自诞生起就深受公办高校的影响,效仿或照搬公办高校的模式,结构单一缺乏特色;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跟风,很少甚至没有开设投入较大的工科专业,造成高校之间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正是因为缺乏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民办高校举办者的动机和理念会深刻影响高校的发展,具有复合式能力的民办高校才能经受得住考验,立足于市场。”王一涛说。
措施:
集中资源做特色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只有认识到了问题和不足才能更好地进行改进和提升,那么民办高校该如何更好地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专家们也是群策群力。
中国地质大学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柯佑祥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激活公共性因子,提倡和践行公益自觉,民办高校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中,支持教育事业,开展志愿服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2.降低只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高校比重,鼓励和支持非营利民办高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影响力,促进民办高校健康良性发展。3.向公办大学学习,集中资源办重点亮点特色课程。特色学科是高校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民办高校要向公办高校取经学习,开创属于自己领域内的特色课程,增强市场竞争力,也能更好地稳固生源。4.建好教师发展平台。优化师资结构,培养自己的大师,建立自主的学科、思想和流派,分类选择培养质量。
邬大光教授和李维民教授也分别从提振民办教育信心和引导民办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等方面介绍了民办高校如何更高质量地发展。他表示,中央鼓励和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态度是鲜明的,过去民办高校更加注重数量和规模,往往忽略了教育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民办高校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将主要精力聚焦到内涵发展上来。
方向:
智能化教育、书院制
或是民办高校未来方向
除了探讨民办高校如何高质量发展,专家们对民办高校未来可重点发力的方向也做了指引。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张安福认为,智能教育是民办高校未来变革寻求突破的一个方向。
他指出,当前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经是教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民办高校也要顺应时代变革,加快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智能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精准分析;人工智能化下,学生自主学习将是常态,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还能提升教学质量;智能化技术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民办高校通过智能化教育这种创新的模式,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资源,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闫凤桥则从书院制和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的结合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虽然书院制是一种古老的教育管理制度,但核心也是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在民办高校未来发展中,书院制或可以成为一个重要方向。通过书院制,民办高校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还能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书院制为民办高校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弥补民办高校短板,为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未来,民办高校和书院制应该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华商报记者 千朋茹 文/图
来源:《华商报》2023年10月25日 大风生活·教育板